量口溫或耳溫,38℃就是發燒;

腋溫則要少個0.5℃,也就是37.5℃就算發燒;

量肛溫則要比口溫、耳溫提高0.5℃,也就是38.5℃,這樣才算有發燒。


常用小兒退燒藥有兩種成分,一種是普拿疼的成分,即第一線最常用的乙醯氨酚,另一種是痠痛藥的成分,稱為待克菲那。因為藥效的作用方式不同,也需要時間發揮藥效,兩種藥至少間隔1.5小時服用比較安全。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有效又安全的兒童退燒藥是Acetaminophen(安佳熱/普拿疼)和ibuprofen(舒抑痛/馬蓋先/依普疼),其中ibuprofen則不建議用在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或是脫水兒童,因為減少腎血流,有時會傷害到腎臟,這一點家長就要特別當心!


除了吃藥,還有哪些退燒方式?

當小朋友生病時,隨時都可能發燒,而發燒也可能反覆出現,因此建議家長應學習幾種處理退燒的方便技巧:

(1)體溫在38至38.4℃時,少穿一、兩件衣服,棉被改為蓋薄一點,然後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有助寶寶散熱。

(2)體溫在38.5至39℃時,可以吃退燒藥;讓小朋友睡水枕(3個月以下)或冰枕(3個月以上適用),且使用冰枕,必須以乾毛巾包裹冰枕。

(3)體溫超過39℃以上時,則是按照醫師指示使用肛門塞劑來退燒,還可以讓小朋友泡溫水澡,藉此幫助身體散熱。在泡溫水之前,爸媽可以先用手肘試試水的溫度,感覺不燙不熱、溫溫的,就可以讓小朋友泡20~30分鐘。

如果寶寶的發燒並沒有超過攝氏40.5℃,不妨先給些口服退燒藥(肛門塞劑較不舒服也較不常用),再抱小朋友洗29℃到32℃的溫水澡來散熱,或開空調等物理方式降溫。至於該不該使用冰枕退燒呢?楊醫師說,若小於5歲的孩子發燒時,通常不建議冰敷,尤其感染病毒時,冰敷甚至也會引起頭痛,讓寶寶更不舒服喔!

此外,寶寶發燒時,首先要補充水份,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水。二歲以下的寶寶,有時會因水份攝取不夠,而引起所謂的「脫水熱」,發燒是需要多補充水份的,但只要寶寶還吃得下,就沒有必要掉點滴,唯有寶寶活動力不佳,才需要注射葡萄糖水或食鹽水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安森の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